了解他的擔心,才能緩和他的病痛
人在邁向死亡時所面臨的痛苦,若沒有正確了解就無法解決、舒緩,很可能最後就無法挽救了。
處在痛苦中的病患,會希望他人了解自己的痛苦。例如罹患癌症的病患,雖然沒有食慾,還是會盡量吃東西。倘若周圍的人堅持要他再多吃一點,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或許是「我都已經非常拚命了,還要怎麼多吃呢?」若支持他的人能學習一些知識,提供容易入口的水果給他,就不會造成他的負擔。
知識能助人,無知恐傷人。因此為了幫助各位所珍視的人緩和他們的痛苦,讓我們針對臨終前會遇到的痛苦仔細學習吧。
臨終時的痛苦有4種:
•身體上的痛苦: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倦怠。
•精神上的痛苦:不安、抑鬱、憤怒、焦躁、孤獨感。
•社會性的痛苦:工作、金錢、家族、朋友、遺產繼承。
•心靈上的痛苦:喪失生存意義、對死的恐懼。
本書之後會具體解說上述提到的4種痛苦,在這裡我先介紹一個思考重點:「全方位的痛苦」。意思是,每種痛苦並非各自獨立,病患所說的「痛苦」是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結合起來的產物。我想,說不定具體解說會比較好理解。
以超過60歲、罹患進行期肺癌的G先生為例。由於癌細胞轉移到骨頭,G先生常感到身體疼痛。但G先生覺得痛苦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因長期治療而無法工作、對家庭經濟上的擔憂,後者的問題便屬於社會性的痛苦。雖然疼痛、家計看起來是不同層面的問題,但對G先生而言都是困擾。
即便使用止痛藥緩和疼痛,G先生的表情依舊黯淡,就算問他的身體狀況,他也不會好好回答你。向醫院內的社工尋求幫助後,終於可以領到身心障礙年金,或許是家庭經濟得到紓解,這下子才看見G先生的笑容。
跟G先生一樣,每位病患都有自己的痛苦。幫助病患不能只注重其中一種痛苦,必須觀察到病患所有痛苦才行。為了解決全方位的痛苦,必須先了解每種痛苦。
當生命開始倒數計時……
在日本,與一般人或病患聊天時可以聽到很多人覺得「PIN PIN KORORI」(活著時,很有精神;死時不拖泥帶水,以免給家人添麻煩)這種死法是最好的。這或許表示多數人想在死前靠自己,不接受照護也不造成他人麻煩,最好是一下子就死掉。然而,真的能夠實現嗎?而且真的是各位所期待的死法嗎?
目前全世界最具權威的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曾在2010年刊載一篇論文,論文中整理了高齡者在過世前最後一年,身體機能是如何衰退的。論文指出,到死前身體機能都沒有問題的人只占16.9%。也就是說,能PIN PIN KORORI 死去的人只有16.9%,近85%的人在過世前一年的時間中,身體機能都會產生某種障礙,即使時間長短有異,仍可能需要照護。
不論各位怎麼期待,想做到PIN PIN KORORI這種死法的機率實在不高,時間、程度或有差異,但大多數的人都會接受某種形式的照護。
我常聽到病患問:「我接下來會怎麼樣?我會怎麼死呢?」其實在醫學系的課程中,雖然能夠學到如何治病,但未曾就人死去的過程進行系統性的教學。連醫科尚未如此,一般人會不清楚也是理所當然的。
二戰前多數家庭為大家族,在家中死亡是很正常的事,據說當時的人很常看見人死去的經過,能大致理解人的死法,甚至能從身體衰退的情況或言論行為猜中死期。不過到了戰後,家庭人數銳減,大多數的人會在醫院死亡而非在自家當中,如此一來人就沒有太多機會親眼見證死亡的過程,所以病患問「我會怎麼死去呢?」就變成理所當然的事了。若不清楚自己會怎麼死,那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任何事都應該會帶來無窮的恐懼。相反的,若了解死的過程,說不定就能認識到狀況隨時都會發生,不會像現在這樣感到害怕。或許可以說,知道死為何物的前人,比現代人更能接受死亡這件事。
雖然人的死法無法一概而論,不過這邊補充一篇研究病人的身體機能如何衰退的論文,並按照病的種類將人的死法大致分成癌症、心臟病與肺病、老年癡呆、猝死這四類。
首先最好理解的就是癌症患者,可以看到身體機能多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接下來心臟、肺病患者,每發生一次狀況,身體機能就會大幅衰退,在經過數次發作後,身體無法承受便會死亡。老衰或失智症患者身體機能的衰退時間相當長,會產生需要照護的問題。最後的猝死,主要的原因是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腦血管疾病等病症。了解各種死法的經過,就能大致預測未來的發展,做好必要的準備。
讓重要的人毫無痛苦的離開,你能做到!
本書是為了臨終病患以及其親友,還有擔心未來的人所著。
再怎麼健康的人總有一天都要面對死亡。不管是你自己,還是你身邊的人,死這個字都與各位息息相關。既然死亡無法避免,至少要走得安祥,可是實現這個願望不是容易的事。若醫生告訴你或你身邊的人,如何緩和臨終前的各種痛苦,那或許還沒問題,但很可惜的現實並非如此,許多醫師學會治病的方法,卻沒有學到安寧療護的技術,死前的疼痛與苦楚只靠醫生是無法解決的,還要有自己的努力以及周遭親友的理解與協助,這些痛苦才能得到緩和。
在這層意義上,本書也是為了所有人而寫。各位其實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幫助你自己以及身邊的人緩解死前的痛苦。透過本書,應該都能學到人死前抱持的各種痛苦與病發經過,還有緩和這些痛苦的方法,了解自己現在開始能做的準備,你真的能用到這些學到的技術緩和痛苦。不過,我想告訴各位一件,你可能仍然會感到後悔的事。
如果你重要的人即將逝世,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說嗎?
數年前,我的父親突然過世。父親跟我一樣,都是從事癌症治療的醫生,他對我而言可說是精神領袖。
父親曾跟我這麼說:「如果我因急病治不好了,我不希望接受任何延命治療。」我仔細詢問,他覺得該做的都做了,不想要為了延命治療拖累家人。他也與母親商量好,還在紙上寫下他們的意願。我告訴他,我知道了。
那個時候父親才六十多歲,我總以為那是很久以後的事,可是那一天毫無預警的到來。
父親陷入瀕死之際,急診醫師問我要不要做延命治療。我過去也曾作為內科醫師,在加護病房等地值勤過,我立刻理解父親已經沒有回復的可能了。作為一名醫師,我不希望強迫父親繼續承受治療造成的負擔,可是作為家人,我又怎麼能如此冷靜的做出決斷?一般人是無法做到的。
推了我一把的是以前父親跟我說過的話,於是我同意放棄延命治療。如果父親沒有跟我說過那番話,我不曉得我做不做得出同意的決定,或許他過世後,我也會一輩子後悔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所以我對事前向我傳達有關延命治療意願的父親,感到萬分感謝。
在我成為醫師前,給父母造成了很多麻煩,雖然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但興趣多樣的我度過了一段相當曲折的人生,可是父母沒有多做抱怨,只是溫暖的守護著我前往自己的夢想,因為他們如此養育,我才有今天的自己。很少對我說出心裡話的父親,在我好不容易當上醫生的時候,也曾暗自為我高興吧。
我以父親的專業癌症治療為志向,如今成為醫師,幫助眾多的癌症患者。至今,我用行動表達那些說不出口的感謝與尊敬,以為接下來我可以好好的把心中的話說給父親聽。
但這突如其來的別離讓我失去傳達給他的機會。養育我的感恩、同為癌症醫師的自豪,還能再見面的話,我想告訴他這些思念,可是,這已不可能實現。就連以安寧療護為工作的我都有如此遺憾,我懇切希望各位將想說的話說給對方聽,珍惜現在這段無可取代的時間。
我以前也以治病的醫師為志向走上學醫的道路,我曾相信治好病症,讓病人恢復元氣是醫師的工作。但作為醫師累積越來越多經驗,比起逐漸痊癒的病患,我卻更在意怎麼也治不好的病患。不治之症很多,過世的病患就更多,到了那時我才發現這件理所當然的事。
對不能治好的病患沒興趣的醫師、不將緩和痛苦當成自己工作的醫師,我想做那些醫師做不到的工作。我想幫助罹患不治之症的患者,與他們的人生有所關聯,於是我選擇學習安寧療護與居家醫療的道路。
我最大的夢想,是推動一個所有人都能毫無痛苦死去的社會,憑我一名醫師做不到的這個夢想,各位可以陪我一起實現嗎?
本文摘自《不留遺憾的臨終照護:送走重要的人的方法,只有你能做到》
【本文由大是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