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全身的代謝疾病──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個影響全身的代謝性疾病,在全世界都是很重要的健康議題,我們也很容易在報章雜誌或媒體看到、聽到及討論這個疾病,但其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訊息,為了尋求和糖尿病「和平共處之道」,我們有必要來好好來探討這個疾病。
首先面對糖尿病,不要只想著把它除之而後快,盲目地到處尋求偏方,奢望根治,而是要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透過飲食的調整和適度的運動,找回最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型態,這樣才有可能和糖尿病「和平共處」。
至於治療的部分,目前糖尿病治療藥物很多種,有口服藥物,也有注射型藥物,健保都有給付的規定,只要符合健保規範,醫師都會針對病人狀況開立適合藥物,當然,有些糖友可以使用很少的藥物,甚至不用藥物,就能將血糖控制達標,但是有些不少糖友一開始就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或者害怕藥物副作用,只想尋找「根治」糖尿病的偏方,不但花了不少冤枉錢,還因此延誤治療時機,反而把身體搞壞,實在得不償失!
糖尿病對健康的傷害是緩慢而不動聲色的,血糖控制不佳多年後,一旦出現多種併發症發生時才要積極控制血糖,不只是事倍功半,甚至無法挽回健康。我們常看到一些糖友面臨洗腎或中風時懊悔的眼神,一再表示願意自費再貴的治療來挽回健康,但健康的問題很少有機會重來,我們也只能深感惋惜。所以請好好的認識糖尿病,然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控糖良方吧。
糖尿不只是尿裡有很多糖的病
糖尿病,很多人會望文生義,就認為是「尿裡面有很多糖的病」。正常人血中的葡萄糖會在腎臟過濾到尿液,但是腎臟會把尿液裡的葡萄糖全數回收,所以尿液裡通常不會驗出有葡萄糖。一旦罹患糖尿病,血糖很高,大量的葡萄糖被過濾到尿液,但是腎臟無法回收那麼多的葡萄糖,尿液中才會出現葡萄糖,所以,尿糖不是糖尿病的「因」而是「果」,真正的病因是人體發生一連串的葡萄糖代謝異常,導致血中葡萄糖濃度過高。
常有民眾到代謝科門診想檢查是否有糖尿病,當醫師開立抽血檢查單,民眾就會質疑是不是開錯單了,一再詢問:「不是要驗尿嗎?」、「檢查糖尿病為什麼不是驗尿裡有沒有葡萄糖呢?」,確實是正常人的尿液裡不太會被驗出有葡萄糖,在糖友的尿裡卻可以檢驗出很多葡萄糖,所以才容易被誤解為「檢查糖尿病是要驗尿裡的葡萄糖」。
控制血糖靠胰島素
胰島素是怎麼發現的?本來是要藉由切除狗的胰臟,來看胰臟到底有甚麼消化功能,卻發現切除胰臟的狗,尿變很多,更發現尿裡有很多葡萄糖,科學家這才發現胰臟會分泌某種物質來控制血糖,多年後才確認這個控制血糖的物質是胰島素,提煉出胰島素的人更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正常人在進食後,五穀雜糧類食物在腸道被消化分解,產生葡萄糖,腸道吸收葡萄糖後,葡萄糖經由血液運送至胰臟,胰臟裡的胰島細胞能感受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變化,接著分泌適量的胰島素。
血液中葡萄糖需藉由胰島素的幫忙才能進入身體各個組織和細胞,產生能量,而過多的葡萄糖會以其他形態被貯存在肝、肌肉或者脂肪細胞中,導致肥胖。而糖尿病就是身體對葡萄糖代謝發生問題,當葡萄糖無法被身體細胞使用,導致血糖上升,病因可能是胰臟無法分泌足夠調控血糖的胰島素,或是分泌的胰島素在降血糖的效果不佳(醫學上稱為胰島素阻抗性),通常兩者都有一定比例的影響。
「三多一少」是已經罹患糖尿病一陣子才會有的典型症狀
由於胰臟分泌胰島素功能的衰退或胰島素阻抗性,都是緩慢地惡化,血糖不會突然就衝很高,而是慢慢上升,有時也會降到正常值,所以,糖友在發病的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甚至有時檢驗看到正常的血糖值,就誤以為自己沒有糖尿病,必須定期測血糖才能提早發現。
一般人常聽說的「三多一少」症狀是「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容易餓,所以一直會想吃東西就會吃得多、容易渴所以喝得多、尿糖增加而產生利尿作用導致尿得多、因為身體無法利用葡萄糖所以變消瘦而體重減少」,一旦病人有這些「三多一少」症狀,尿液裡面多半已經有明顯的糖分,檢測血糖幾乎都會超過200 mg/dl以上。
所以,病人要求驗尿糖來診斷糖尿病,不能說病人是錯的,而是說,一旦有尿糖,就表示血糖已遠超過診斷標準,有可能高達200 mg/dl以上了,這麼高的尿糖數值很可能已罹患糖尿病一陣子了。
在醫院常聽到病患求診的原因是「穿過換洗的內褲裡有螞蟻」、「擦拭過的衛生紙會引來螞蟻」,所以有時候醫護人員會戲稱病人是螞蟻轉診過來的。但是,尿糖檢驗正常,還是可能罹患輕微的糖尿病,因此,定期抽血檢查血糖,才能提早發現糖尿病已經找上身了。
本文摘自《糖尿病飲食與治療[最新修訂版]》
【本文由晨星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