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台灣有連續假期,原本應是到日本旅遊的旺季,但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的影響,日本確診人數不斷刷新,在感染途徑越來越難掌握的窘境中,大家不得不選擇放棄。
甚至原訂三、四月要到日本賞櫻的人,擔心疫情發展未明也都紛紛取消。
準備去迪士尼、去看喜歡的藝人演唱會、享受一場溫泉之旅,已經期待許久,掙扎許久,最後終於忍痛割愛。
我覺得很遺憾,但是也莫可奈何。
畢竟誰也難以保證接下來的狀況發展。
與其焦慮著擔心這擔心那,確實暫停旅遊,避免到人多混雜的觀光地帶會是好一點的。
說走就走,在機上打個盹兒就到,讓我們誤以為旅行真的變得越來越容易。
如今因為一場疫情,日本忽然變得遙遠了,才體悟到能夠「出發」和「回家」,原來是多麼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他觀察各國的防疫狀況,早在一月下旬就開始擔心起日本防疫的對策。
遺憾的是如他所擔憂的,時序進入二月,日本確診感染的人數不僅繼續攀升,感染途徑也變成境內傳染,甚至難以確定感染源。
」真野君對我說。
他正困擾著這個星期五,公司還要舉辦聚餐的事。
我建議他找個理由避開出席,他同意了,卻問我:「就算我沒去,同個辦公室裡的人去了,要是真的感染,那麼結果還不是一樣?按照我們日本人的個性,發燒了也不太敢請假,吞個退燒藥依舊來上班,我還是會被感染呀?」
真野君說得沒錯。
新冠肺炎影響的不只是對病情的擔憂,再嚴重下去就會演變成人與人之間,信任感的潰堤。
如此自以為幽默,但只是暴露出對於抗疫的輕浮態度,令人傻眼至極。
我們對當時的經驗記憶猶新,於是這一次新冠肺炎來襲,風聲鶴唳中大家都不敢輕忽。
縱使過度焦慮無濟於事,但消極的「佛系」防疫也很要不得。
海外人士看到這一次日本反應的遲緩,都認為以為自己是很熟悉日本的,但此刻突然變得陌生起來。
坦白說我看了很膽戰心驚。
在疫情尚未控制之下,現在就要觀光客回流,是否言之過早了呢?雖然當今受到經濟衝擊,但沒有沒什麼是比健康安全更為重要的吧?「斷捨離」這詞彙近年來被用在整理收納術上廣為流行,我想,一直以來嘗到觀光收益甜頭的單位或許在此刻非常時期,也該暫時「斷捨離」過度仰賴的觀光財源。
共體時艱,等到疫情減緩,再開始振興旅遊也不遲。
畢竟我們都相信日本人復建的再生能力。
當時他問了我很多日常中該如何使用這三個字的情緒及場合。
我解釋了很多,可惜他還是無法完全掌握一些微妙的關鍵。
明白了什麼呢?我好奇地問。
」誠君說。
我無奈地笑了笑,真不知道這樣的學以致用是好是壞。
就連謠言也是。
台港在二月初已搶過衛生紙,後來證實是有人惡意煽風點火,傳布謠言,所幸幾天後風波便已平息。
想不到兩、三週後,日本才開始「流行」起這樣的謠言,胡說衛生紙的製作原料來自中國,所以接下來會短缺。
謠言一起,衛生紙就開始斷貨。
緊接著,又有人帶頭搶米、搶各種乾糧食材。
週末去超市,架上已空空如也。
看在台灣人眼中很傻眼,再次想問日本人到底怎麼了?
關於學校的停課或延長假期,大型群聚活動的暫停,台灣大約在一月底二月初就開始執行。
眼看疫情的窘狀,日本人還未著急時,台灣人早已心急如焚,很替日本擔心。
讓這個龐大社會運轉下去的力量,多半來自於累積的經驗,一次又一次的操練,在反覆溫習之中所寫下的縝密規則。
這些規則就像是日本產品裡總是有一本詳細至極的說明書,或者導遊書上令人讚賞的精密地圖,大家只要依循前人努力留下來的SOP流程,按表操課處理與完成事情即可。
久而久之,被照顧得很好的日本人,一但失去了「說明書」,經常也就失去了應變的能力。
每一年的這個時候,原本該是興奮期待月底的哪一天東京會發表開花宣言,然而今年在浮躁的世事中,期待的心也大打折扣。
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方向對了,那將會是一次轉彎轉得好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