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期貨
什麼是期貨?我覺得最傳神的解釋就是直接看它的英文「Futures」,Future是未來,加了一個s,就是一個未來會履行的合約。關於期貨的緣起,市場有很多說法,有人說起源於日本的江戶幕府時代,有人認為是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大約都是西元1600年的事情。不過這兩者有一個共通點,都是農產品的交易市場。
因為農產品的生產有季節因素,加上需求的變化,為了規避市場價格的波動,買賣雙方透過事先簽訂契約,約定好數量和日期進行交易,雙方的買賣建立在「契約」之上,所以期貨交易是針對「合約」的買賣,絕少將貨品運來運去。
基於上面的說明,期貨這個商品的功能,最初就是因為規避風險而產生的,買家(消費者)擔心天災人禍造成農作欠收,而買不到農作物,預先買進合約,到期的時候賣方必須按約提供商品;賣家(生產者)也害怕生產過剩造成沒人要買,預先賣出合約,到期的時候有買家可以承攬商品。雙方都有其避險的需求。
源自避險概念,後衍生投機功能
其間有些交易者,他不是消費者也不是生產商,但他觀察到市場的一些資訊,而預期市場的價格會有變化,而進場去買賣這些「合約」,間接創造了期貨的第二個功能「投機」。
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這樣的合約不再局限在農作物,礦物的合約跟著應運而生,像是石油、燃煤等能源期貨,還有金屬類的黃金、白銀、銅等,最後和金融相關的期貨商品也相繼出現。本書所討論的主題「台指期貨」就屬於最後一類。
讀者可能好奇,既然期貨最早源自避險,那台指期貨是避什麼風險呢?後面我會解釋台指期貨的發展過程。這邊也說明一個概念,期貨只有約定一個合約到期日買進或賣出商品,並沒有約定到期的價格,坊間有些書籍寫著約定時間、價格,那已經是期貨之外的衍生性商品「選擇權」的概念。
商品選擇
目前台灣期貨公司上市的期貨商品大概有以下四類:
一、股價指數期貨類(包含國內外指數,都用台幣報價合約)
國內股價指數:台股期貨、小型台股期貨、電子期貨、金融期貨、非金電期貨、櫃買期貨。
國際股價指數:美國道瓊期貨、美國標普500期貨、美國那斯達克100期貨、日本東證期貨。
二、個股期貨類
股票期貨、小型股票期貨合約、上市ETF標的證券等。
交易標的參考:https://www.taifex.com.tw/cht/2/stockLists。
三、匯率期貨類(外幣報價合約)
美元兌人民幣期貨、小型美元兌人民幣期貨、歐元兌美元期貨、美元兌日圓期貨、英鎊兌美元期貨、澳幣兌美元期貨。
四、商品期貨類
黃金期貨(美金報價合約)、台幣黃金期貨、布蘭特原油期貨(台幣報價合約)。
本書主要介紹台股期貨/小型台股期貨為主,這兩個商品差別在於合約規格大小,但是盤中常會有一、兩點的差異。所以有朋友會問:「這兩種商品是否該看個別的K線來交易?」我建議,統一用台股期貨K線就好,只有一個特殊情況,每天開盤前,筆者會留意這兩者之間是否有價差,在大跳空的交易日,是有機會看到不合理的價格出現,這時候可以一口大台/四口小台的比例,去做無風險套利的交易,只是這幾年越來越難看到了。下一個單元也會介紹個股期貨類的交易,也許在台股行情較小的時候,可以轉為個股期貨去操作。至於其餘商品,由於成交量太低,為考量系統性風險,建議避而遠之。
台股期貨契約價值是台股期貨指數乘以新台幣200元,以目前台股指數超過10000點來計算,等於交易一口期貨合約是操作200萬的商品。但是因為台指期採用的是保證金交易,而這個保證金雖然是浮動的方式,但是並不是隨著契約金額做調整,而是跟著期交所訂定的風險係數(註)調整。也就是說,指數期貨保證金並不像個股期貨或是股票信用交易,會隨著股價變動而有所調整,因此交易人必須更清楚中間的差異性。
由於現行制度的原始保證金和契約價值是浮動的,我不建議用幾倍保證金的概念去操作,對於當沖交易者,我建議觀察風險指標來操作,盤中請維持風險指標在200%之上。
槓桿別開太高,也勿過低
由於過去幾年台指期的發展不斷有新的演進,我們的風險控管也應該跟著修正。我剛開始接觸期貨交易時,營業員一再提醒交易期貨必須用4、50萬元來交易一口,當時的台指期大約九千點的行情吧,現在是萬點成為常態的時代,保證金應該多準備一些,還是少準備一些呢?
如果你的答案是多準備一些,你是否考量到了,現在有夜盤交易可以執行,利用夜盤交易來保護資金,是否還需要用50萬元來交易一口台指期貨呢?這部分也可以歸功於期交所建立的盤後交易制度,讓投資人可以更有效率控制保證金使用比率。
操作當沖或者留倉波段對資金的控管方式各有不同,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可以遵循,這也就是交易的樂趣。提醒兩個重點:不要把槓桿開得太高,也不需要把槓桿開得太低。前者風險極大化,後者操作期貨根本就沒有意義了。我過去曾與一位操作者辯論,他建議槓桿開2~3倍(準備70~100萬元去操作一口台指期貨),其實背後的原因,是因為他透過分享程式讓人交易,收取技術股分潤,又怕客戶槓桿太高而輸錢,所以才只好不斷用低槓桿的話術來做自我辯解。
槓桿計算
我開始接觸期貨交易時,身邊的朋友都提醒,期貨是高風險高槓桿的商品,多年交易經驗告訴我,期貨未必是高風險的商品,因為股票的日內波動,或者隔夜風險和流動率,都遠遠高過台指期貨,但是高槓桿確實是期貨交易的特性。
在交易市場,往往暴富靠槓桿,而槓桿也容易讓人破產。到底台指期的槓桿怎麼計算?前面提到,台指期的保證金規定來自期交所,依據各期貨契約交易規則之規定,台灣期貨公司公告之保證金分為三種:原始保證金、維持保證金及結算保證金。
上述三個保證金,我們從最後的結算保證金談起。結算保證金公式計算方式為:結算保證金=指數×指數每點價值×風險價格係數。其中,風險價格係數,按照期交所的說明:「本公司於訂定結算保證金標準時係以涵蓋市場風險為考量,故特以風險價格係數計算之。其風險價格係數所指為參考一段時間內價格變動幅度、景氣循環及其他可能因素,估算至少可涵蓋二日價格變動幅度99%信賴區間之值。」上述這一段話,你是不是「每個字都看得懂,但看完全部,完全不懂。」
須控制「權益數>維持保證金」
其實只需記住一個重點,目前期交所規定的台指期每口原始保證金是91,000元,維持保證金是70,000元,如果當天盤中權益數(本日帳戶餘額+未沖銷的期貨浮動損益)低於維持保證金,這時候只要在收盤前做兩個動作:「補資金」或者「做部位調整讓權益數回到『維持保證金』之上」,那就安全。如果到收盤之後,行情沒有回頭,你也沒做任何處理,權益數還是沒有回到維持保證金之上,那收盤後就會進入盤後追繳。
如果發生盤後追繳,隔一營業日中午12:00前要讓權益數補足到「原始保證金」,這表示,一旦發生被追繳,便需要補更多的錢進去,所以我們要把資金控制在「權益數>維持保證金」,千萬不要讓追繳來找自己的麻煩。權益數怎麼算?簡單說,權益數=本日帳戶之淨值,含當日期貨部位損益及有價證券抵繳總額。這邊舉一個例子說明。
若方向做錯,務必適時停損
我們用圖14-1的走勢來說明,交易人A的帳戶原本有95,000元,足夠下一口台指期貨(原始保證金91,000),他在早上開盤在11603看多買進一口台期合約,盤中一度跌到11466點,這一口合約損失137點等於27400元,此時權益數為95000-27400=67600,已經低過維持保證金70000的水位,此時你可以選擇補進3000元讓權益數回到維持保證金之上,不然當盤後收到追繳,隔天中午要補進23600元才能回到「原始保證金」的水位,這中間就差了兩萬元的資金。
此時又有一種操作模式,這種盤很常出現在台指期大漲大跌當天的尾盤,一些資控做得不夠好的朋友,又沒有多餘資金可以在盤後補足保證金,往往要到當天尾盤才願意停損出場,並透過減少部位的方式來讓保證金回到維持保證金之上。這樣的交易,你覺得好嗎?雖然很捨不得看到別人損失,但這個時候,我們只能幫忙他把口袋的錢,轉進我們的帳戶內。切記,方向要打對!下圖就是一個例子,當天就收在最低點。
本文摘自財經傳訊《100張圖學會期貨交易》
作者:徐國華
出版社:財經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