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經理人月刊》張玉琦、高士閔
時序回到 2014 年 6 月 30 日,日本松下集團宣布人事異動,林淵傳成為台灣松下電器創立 52 年來首任台籍總經理。隔年,在同業普遍衰退的情況下,台灣松下營收和獲利逆勢成長。
一成長就是連續 4 年,並在 2018 年創下營收新高 349 億新台幣。
去年,日本松下總部宣布將調理小家電全球營運及產銷基地從日本移到台灣,認可台灣的開發與銷售能力。究竟林淵傳做了什麼,讓營收持續攀升,獲得總部重視?他回想,轉捩點發生在 2013 年。
在接任總經理前半年,還是台灣松下電器策略長的林淵傳,看了講述台灣環境現況的電影《看見台灣》,深受啟發。在過年的前一天跟同事說,「我有一個夢想,讓日本松下看見台灣松下。」
同步日本技術、整合軟體,展現台灣松下研發實力
想讓總部看見台灣,第一件事就是展現台灣團隊的實力。
在銷售上,過去台灣松下的品牌是國際牌,都是自產自銷,很少引進日製產品。但林淵傳觀察到,台灣人只要朋友去日本玩,都會拜託對方買一些日貨回來,認為台灣市場存在這樣的需求,於是決定引進日製產品。這決策使銷售快速成長,如今日製產品占了營收 20%。
另一方面,將產品在地化。由於日製產品是針對日本人設計的,台灣人不一定喜歡。比如說,台灣人擔心送洗不安全,所以洗衣機都要 20 公斤以上;日本人則習慣買小型洗衣機。林淵傳於是建議總部,並在 3~5 年之後,比較純日製和在地化產品的銷售成績,通常都是具台灣特性者賣得好。
隨著銷售額成長,台灣松下獲得日本總部認同。林淵傳進一步要求總部授權核心技術,讓台灣技術跟日本同步。解決過去兩地技術延遲 1~2 年,容易發生日本冰箱有負 3 度 C 微解凍的功能,台灣因為沒技術,而無法提供相同規格產品的窘境。
擁有技術之後,林淵傳接著思考,台灣人還需要什麼?於是,林淵傳決定推出智慧家電,把智慧功能內建於高階機種,消費者買回家只要連上 WIFI,就能遠端操作。
同時,改良家電 App,過去松下的智慧家電 App,一個 App 只能用一個產品,林淵傳整合「產品群」,顧客只要下載一個 App,就可以直接操作洗衣機除臭、檢查冰箱內食物的存量,還能在回家前打開冷氣等。智慧家電這一步,「讓台灣走到了日本松下前面。」
結合使用者特性創新產品,台灣設計賣進全球華人市場
針對台灣人客製化的產品,目前已經相對飽和。接下來林淵傳思索的是,如何把台灣的特色,賣向全球華人市場。
林淵傳曾擔任子公司廈門建松公司的總經理,建松公司的主力是小家電。當時他發現,華人愛吃的特性,結合小家電,會誕生完全不同於日本的產品。比如說,日本烤箱 9 公升,華人想烤全雞,就擺不進去。經由客製化研發產品之後,產品大賣。
也因此,他當上台灣總經理之後,就建議總部把中國作為試驗場。產品測試成功,賣給中國、香港、台灣。日本總部考量投資和報酬,認為市場夠大,遂讓林淵傳嘗試,結果營收從 2015 年開始,連漲 4 年。
到了 2019 年,林淵傳先針對台灣 20 萬戶老房子,設計出能變頻的「窗型空調」(窗型空調多半老舊,沒有變頻功能),之後又以這項技術,協助菲律賓松下(產能不足)生產,滿足香港對變頻窗型空調的需求。
這一步「串連」,再度獲得日本肯定,並要台灣再次扮演日本松下的分身,成為空調全球運營管理中心。
攝影 / 賀大新
【延伸閱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2019年12月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